《華夏酒報》記者 陳振翔
業界認為,隨著國企的融入,對酒業來說是件好事,在白酒整體品牌提升和全國化布局以及品質提升等方面起到促進作用,進一步加速白酒結構性調整,在優勢資源互補、優質資產重組上起到凈化作用的同時加快企業營銷創新和品牌化進程······
33.4億元收購國內白酒風向標之稱的鄭州百榮世貿商城D座,這可能是白酒行業今年最后一次國企收購案,隨著交接儀式的舉行,每年數百億“流水”的白酒交易“航母”在國資的經營下,重啟起航。
12月23日,河南最大的單體商貿批發商場“鄭州百榮世貿商城D座”易主,鄭州新商城商管通過網拍,以33.4億元競買獲得鄭州百榮世貿商城D座(超70萬平方米)物業,正式成為這一超級商業體的新東家。新東家鄭州新商城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為國有企業。
即將過去的2022年,對于“國資”來說是比較活躍的年份,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忙著與全國各地的酒企或酒行業頻頻“碰杯”,隨著一次次的洽談和“融入”,收獲滿滿。
數據顯示,從今年4月份開始,來自北京、貴州、山西、陜西、福建、四川、重慶和江西等省份的國有企業或以入股的形式融入“濃、清、醬”等白酒企業,或成立酒業公司和酒業銷售公司的名義進入白酒行業,今年7-11月份是國企“喝”酒比較集中的黃金季節。
業界認為,隨著國企的融入,對酒業來說是件好事,在白酒整體品牌提升和全國化布局以及品質提升等方面起到促進作用,進一步加速白酒結構性調整,在優勢資源互補、優質資產重組上起到凈化作用的同時加快企業營銷創新和品牌化進程。
眾所周知,國有資本一直是國民經濟命脈的中流砥柱。白酒也不例外,19家白酒上市企業中,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占到了12家,頭部企業“茅五洋瀘汾”的身后均有國資作為堅強后盾,支撐著白酒健康發展。
國企優勢更加明顯,2022年上半年,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山西汾酒和瀘州老窖等19家白酒上市酒企共實現營收1814.19億元,凈利潤高達700.61億。今年前三季度,19家白酒上市酒企總營收達2658.26億元,總利潤突破千億達1000.51億元。
12月26日,剛剛正式“脫茅”的習酒發布《致經銷商朋友的一封信》,稱公司2022年新增投產1萬噸產能,實現含稅銷售收入超200億元,上繳稅金80億元以上,品牌價值1690.53億元,開啟集團多元化發展新征程,各項指標創歷史新高。
從1998年并入茅臺至今,習酒作為茅臺的子公司在白酒行業打拼了24年,在國企的背書和茅臺的光環下,習酒不斷茁壯成長。2018年-2021年,習酒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6億元、79.8億元、103億元、155.8億元,連續多年增速均遠高于行業平均增速。
在國資的呵護下,習酒需要飛得更高更遠,上市成了貴州省、市、縣各級政府和行業共同的夢想。從國企茅臺,到今年7月由貴州省國資委100%控股的貴州習酒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再到如今的貴州習酒股份有限公司,國資成了習酒未來發展的“定盤星”。
“定盤星”并不只是習酒的“專利”。當下,穩定發展至關重要,對整個酒行業來說也是如此,在消費放緩和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下,穩定健康尤其重要。國企接管百榮D座的“動作”恰恰證明了國企的擔當,鄭州新商城商管是鄭州市市場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鄭州百榮占據了華中酒水食品市場85%份額,是極為優質資產,此次收購占據天時地利人和。
華潤的進場,對醬酒來說是最大的“興奮劑”。10月25日,華潤啤酒、金沙酒業宣布“聯姻”,華潤啤酒以123億收購金沙酒業55.19%的股權。華潤與金沙的完美結合,既體現了國企與央企的融合,也堅定了國企對醬酒產業和赤水河上游金沙醬酒核心產區重要性的一次肯定,對整個金沙產區和畢節白酒經濟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2022年1月26日,國發2號文件《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中提到,支持指導貴州推動國有企業聚焦主責主業進行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調整盤活存量資產,優化增量資本配置。積極穩妥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推進能源、礦產等行業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
在醬酒國資融合的進程中,貴州省新動能產業發展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一年之內連下三城。5月27日,入股貴州肆玖酒業有限公司,以持股比例22.59%成為肆玖酒業第二大股東;8月16日,正式注資香港步長集團旗下的貴州洞釀洞藏酒業有限公司,以持股比例24.6914%躋身第二大股東;緊接著,10月13日,正式注資貴州李興發酒業有限公司,以32.85%的投資比例躋身為該酒企第二大股東。一年內三次注資貴州民營醬酒企業,對民營醬酒企業來說不光是加大發展步伐,在品質提升和品牌全國化布局上的重要性不容小覷。
與此同時,今年8月,呂梁產區揭牌成立山西杏花村酒業集團,由山西離柳焦煤集團和呂梁國資運營公司共同投資,是一家由國資100%控股的酒企。其中,持股80%的山西離柳焦煤集團是國有煤焦企業巨頭,第二大股東則為呂梁國資運營公司,持股比例為20%。11月8日,陜西國脈酒業獲國資企業3.6億元戰略投資。金控遠智是一家國企背景的基金投資企業,此次斥資入股國脈酒業品牌,占股30%。
國資進場,四川、北京、福建等省份也不敢落后。四川酒業茶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1.16億元以股權轉讓的形式,持股宜賓酒股份有限公司股權占比47.43%;2022年4月,南平實業集團投資五億元建設福建省酒業集團,福酒集團占股100%和2022年11月,福建省建甌市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三億元成立福建省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股權占比60%以及首都酒業投資0.6億元設立中華酒業和中華酒業銷售貴州仁懷有限公司股權占比100%,足以證明白酒產業,未來潛力巨大。
業界認為,隨著國企“飲酒”方向的多元化,國資關注白酒不只是白酒企業,也有白酒營銷平臺和銷售公司,涉及品類既有醬酒,也有濃香,還有清香,國資高調進場在保證白酒行業健康發展的同時,也為白酒產區化品牌聚焦打下了堅實基礎。
綜合分析,白酒的未來發展中,國資“定盤星”的亮度會越來越大。
國資“飲酒”,看上的往往是發展潛力好和發展遇到瓶頸的品牌,國資的注入可能是企業的救命稻草,對于企業和白酒品牌而言,更多的是雪中送炭,錦上添花的成分多少也會帶一點,但不是國資入股的重要因素。
10月21日,江小白旗下重慶江記酒莊有限公司獲重慶市江津區華信資產經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信資產)入股,認繳出資金額1.18億元。
隨后,江津區人民政府曾表示,入股“江小白”準備依托江津良好的自然生態條件,以企業的力量帶動江津釀酒板塊跨越式發展,真正將“渝酒振興”的旗幟交托給市場主體。不管是雪中送炭還是錦上添花,對于江小白來說,國有資本的參與是未來發展的一劑“強心針”,在國有的加持下,抗擊風浪的決心更大。
畢竟,從2013年開始,江小白公司與江津酒廠商標爭奪戰整整耗時7年,最終于2020年1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終審判決書顯示,江小白與重慶市江津酒廠(集團)有限公司之間的“江小白”商標之爭維持一審判決,撤銷了商標評審委員會此前做出的第10325554號“江小白”商標無效宣告的裁定,并要求委員會重新裁定?!敖“住鄙虡俗罱K被判定屬于江小白公司。7年的“江小白”官司爭奪戰并沒有為江小白帶來猶如“加多寶和王老吉”雙方品牌傳播共贏的局面,相反,帶來的負面影響遠大于品牌的正面輸出。
官司纏身可能讓陶石泉深感疲憊。依靠80后情懷走上小瓶酒網紅的江小白確實收割了一大批有情懷的年輕消費群體,掀起了從幾個億到30多個億的造富“神話”,但是新冠疫情打亂了人們的消費習慣,隨著醬酒的持續火熱和消費場景的反復缺失,江小白的營收遭遇滑鐵盧,醬酒收割了一部分中產群體和新生代的韭菜,江小白的消費群體也在著一大批“韭菜”中。小瓶酒的市場并非風平浪靜,隨著名酒企業在小瓶酒市場的發力,競爭加速,依靠小曲清香“情懷”沖鋒的陶石泉也在考慮換不換賽道。
江小白要學會“兩條腿”走路。去年9月7日,江小白宣布與位于茅臺鎮的貴州民族酒業洽談合作,有意“染醬”。陶石泉表示,在醬酒領域江小白將尋找合作伙伴,實現從單一品牌到多品牌轉化。2022年,隨著清香品類的崛起,以小曲清香占領新生代消費的江小白優勢更加明顯,無意之中,江小白的“兩條腿”相互協調性更加自如糖心vlog。
不管是“背靠大樹好乘涼”還是“扯虎皮做大旗”,網紅的“流量”還是引來國資的“垂愛”。網紅的本質在于自身的價值,肆拾玖坊自帶光環的推廣和不斷地折騰讓行業關注的同時,成為傳統和非傳統酒類圈兒的“紅人”。
2022年6月,茅臺鎮醬酒品牌肆拾玖坊旗下公司——貴州肆玖酒業有限公司獲得了貴州省新動能產業發展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的增資入股,認繳1.3億元,持股比例為22.59%。獨特的思維決定著另類的發展方向,擁有互聯網、醬香白酒、股權眾籌等眾多標簽的肆拾玖坊經歷A輪、B輪融資后,品牌效應和產能優勢都得到提升。
肆拾玖坊創始人兼CEO張傳宗在六周年紀念大會上“肆拾玖坊估值已達80億元,成為白酒獨角獸企業。”的表述足以證明,折騰永遠是吸引資本最好的“套路”。國企看重的是肆拾玖坊和江小白未來全國化的美好前程,同時也是對當地白酒生態的一次絕佳的“修復”,持續“施肥”和“管理”顯得更為重要。
畢竟,“網紅”的孩子在茁壯成長的道路上也需要不斷地引導。
消費升級下,不管是“雪中送炭”還是“錦上添花”,國資進場,動靜只會越來越大,效果也會越來越好,這也是發展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