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企業華林集團被查,旗下酒企凸顯后遺癥
領醬國酒命運多舛 資本競逐醬酒變局
孫吉正
“我們還有部分存貨,而且都是2015年生產的領醬國酒。”在淘寶網上,一家白酒零售企業服務人員推銷說,他們銷售的領醬國酒就是娃哈哈生產的,但企業如今已經停產。
銷售人員不知道的是,這家領醬國酒早已是大型直銷企業華林集團旗下的業務板塊,該公司也從茅臺鎮領醬國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領醬國酒”)變更為茅臺鎮華領國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領國酒”)。隨著今年初華林集團因涉及傳銷被查,領醬國酒也是命運多舛。《中國經營報》記者詢問茅臺鎮多個白酒從業人士,介紹說目前該企業并未完全停產,只是一直干干停停。
隨著醬香酒逐步升溫,茅臺鎮為主產區的醬酒資源,被全國各路資本和企業追捧。其中,雖然大部分企業目標是做大做強,但不乏有投機倒把者。此前,備受行業關注的茅臺鎮“女大學生替父賣酒”造假事件就是其中一例。
不僅如此,據記者了解,早在幾年前就有傳銷組織盯上了茅臺鎮醬香酒這一標簽,并打著“茅臺鎮”“醬香酒”等旗號吸引大眾加入。值得注意的是,直銷公司華林集團在2018年從娃哈哈手中接過領醬國酒,尚未有任何動作,就因涉嫌傳銷和虛假宣傳問題被相關部門立案調查。
“茅臺鎮和醬香酒具備強大的溢價號召力,被涉傳組織盯上的原因無非兩點,一是產品對公眾具備一定的吸引力和市場熱度,二是該產品的價格并沒有被‘打穿’(即價格不透明),也正是因此給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從事反傳銷的人士易鐵告訴記者。
領醬國酒命運多舛
在白酒板塊持續升溫的市場環境中,飛天茅臺有多火,那么醬香酒就有多火。很多企業紛紛跨界而來,其中就包括華林集團這類直銷企業。
2018年9月,娃哈哈方面承認早在2017年就將領醬國酒的部分股權轉予華林集團方面的代表河北順平縣華江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江商貿”),華林集團接手領醬國酒的消息也隨之散開。
記者查詢啟信寶系統發現,早在2017年9月,領醬國酒的大股東杭州娃哈哈宏振投資有限公司就將其持有的80%股權,轉讓給了華江商貿TXAPP.TV。隨后在2018年5月,公司更名為華領國酒。同時,另一股東茅臺鎮金醬酒業有限公司也將剩余的20%股權轉讓給華江商貿。此外,記者注意到,目前只有領醬國酒的股東仍為娃哈哈商業股份有限公司。
雖然上述華江商貿在工商登記上并未顯示與華林集團是否有關聯,而華林集團所在地則是順平縣相鄰的黃驊市。此外,在2018年9月份舉行的遵義市白酒產業鏈專題招商會投資項目現場簽約儀式上,當地政府所列舉的投資簽約項目中,領醬國酒收購項目的投資方被明確標注為華林集團。由此,使得華林集團從幕后走到了臺前。
對于白酒行業來說,華林集團是一家完全陌生的公司,但在直銷行業,華林集團卻以酸堿平等噱頭,因33件投訴高居2017年直銷投訴榜首。在2018年末的權健事件發生后,華林集團隨之因虛假宣傳、涉傳等問題被相關部門立案調查。
隨著華林集團的被調查,領醬國酒的命運成了未知數。記者在線上平臺梳理發現,在售的領醬國酒的出廠日期幾乎都是在2015年之前,其中一名商家告訴記者,目前領醬國酒已經停產,只有庫存的貨物還在流通。
茅臺鎮的多位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領醬國酒并未完全停產。“領醬國酒的工廠產能在茅臺鎮并不算小,但現在來看做得很差,因為銷量很小,所以領醬國酒的工廠是階段性生產,大部分時間都在閑置。”談及華林集團接手后的情況,該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并未看出新東家接手后有什么起色,因為在娃哈哈掌管的時候,領醬國酒就已經處于干干停停的狀態。
就此,記者多次撥打華領國酒的電話,一直未有人接聽,也未能證實該廠的生產情況。
在直銷行業來看,最早涉及酒水的直銷企業是原為三大保健酒品牌之一的致中和。對于直銷企業華林集團為何會接手領醬國酒,至今沒有明確的說法。但可以確定的是,根據《直銷管理條例》規定,白酒并不屬于被允許直銷的產品。
易鐵告訴記者,華林集團“涉傳”的問題與接手領醬國酒有密切的關聯。“在此之前,很多‘涉傳’組織和金融平臺都將茅臺鎮酒作為產品經營,華林集團接手領醬國酒,極有可能也是有此意向。”
醬香酒或成傳銷新產品
在易鐵看來,茅臺鎮和醬香酒具備強大的溢價號召力,因而被涉傳組織盯上。在醬香酒之前,也曾有“涉傳”組織以紅酒、洋酒等產品進行“涉傳”活動,“其原因無非兩點,一是產品對公眾具備一定的吸引力和市場熱度,二是該產品的價格并沒有被‘打穿’(即價格不透明),也正是因此給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記者注意到,早在2016年10月,央視就曝光了某網絡傳銷平臺涉嫌傳銷被查,其平臺大量高價出售各類商品中,簽約價僅為864元的“茅臺白酒”,在平臺上的銷售價格就高達12912元。
一位北京的經銷商告訴記者,由于大型酒企業開始收回之前的各種貼牌,所以現在很多經銷商開始在茅臺鎮尋找新機會,“找一個中小型規模的酒廠,簽一份合作協議獲得貼牌許可,由酒廠負責生產和提供原材料并進行產品勾兌,自己聯系好外包裝生產商向酒廠發貨,這樣一款茅臺鎮的醬香酒也就出來了,酒的名字可以隨意取,只要標明委托某某酒廠代生產即可。”
這些茅臺鎮的貼牌醬香酒利潤極為可觀。該經銷商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平均每瓶酒向酒廠支付的生產成本不到100元,瓶子加外包裝則不到50元,再加上運費、貯藏等費用,一瓶酒從出廠到達北京的倉庫,其成本僅在150元左右,在終端市場,這些酒的價格可以達到800元左右,涉傳平臺的價格更是隨意定價。
除了華林集團外,也有其他的直銷企業曾深陷茅臺酒的輿論漩渦。2017年6月,直銷企業吉林云尚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發布聲明,稱公司與茅臺不老酒無任何合作關系,在網上有不法分子借用“云尚茅臺網絡平臺”的名號進行非法活動。當時,辦案警方認定,“云尚茅臺”投資活動系打著朋友間“互相投資”的幌子,以吸取消費分紅為誘利,吸引眾人參與的網絡傳銷犯罪活動。
此外,“給世界一瓶好酒”之稱的天朝上品,也屢次被媒體和公眾質疑涉嫌傳銷,陷入輿論漩渦,但目前尚未有官方結論。
有行業人士向記者透露,自去年以來,打著醬香酒旗號的各類涉傳平臺和組織并不在少數,他們總以飛天茅臺的價值為例,向受眾鼓吹自己的產品具備收藏和溢價屬性糖心vlog。但實際上,這些酒的來源和工藝都極為不透明,甚至有的根本就不是醬香酒,但仍以極為夸張的高價格向下線出售以從事各類“涉傳”活動。
高增長的醬香酒誘惑
實際上,諸多行外資本和企業追捧醬香酒,仍然是想從快速發展的醬香酒市場分得一塊蛋糕。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醬香型白酒的總銷售量約為60萬噸,并突破千億銷售額,在全國白酒總產量中占比約為5%,但是創造的銷售額卻占15%,利潤占比則超過30%。其中,仁懷規模以上酒企實現銷售額應該在60億元左右,除茅臺以外的仁懷酒企整體銷售額約在100億元左右。
醬香酒的稀缺性確實成了新的商機,使得很多資本雄心勃勃地去做醬香酒,但最終大部分都鎩羽而歸。其中,維維股份曾收購較為成氣候的貴州醇,但其后貴州醇連年虧損。當時,為了體現醬香酒的稀缺價值,新聘的總經理李風云上演了產品直接提價近10倍的鬧劇。最終,貴州醇被維維股份剝離。除此之外,海航集團也曾在茅臺鎮成立了海航懷酒酒業,但最終在2018年也遭到了拋售。此外,茅臺鎮的各種貼牌醬香酒更是多不勝舉。
“雖然有些醬香酒的品牌力無法與飛天茅臺甚至青花郎相比,但由于巨大的利潤空間,使得很多經銷商都在通過各種辦法售賣,大部分經銷商在宣傳上都會與飛天茅臺去對比,說辭千變萬化,但核心思想就是‘我的酒口感和飛天茅臺差不多’。”一名經銷商告訴記者。
對于上述經銷商的說法,行業專家蔡學飛則告訴記者,實際上這些經銷商一般會是其他大酒企的經銷商,由于自身具備了一定的經銷網絡、銷售渠道和關系,因而會私下經營茅臺鎮貼牌酒,這些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在于飛天茅臺的稀缺性以及缺少可替代產品。
有茅臺鎮的行業人士指出,目前來看,行外資本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到茅臺鎮但做不好,主要還是因為不熟悉當地企業和市場,空有產能但規模和營銷無法體現。蔡學飛對此表示,醬香酒雖熱,但外來資本還是要立足于行業規則,一般的酒企都會選定一個本土市場慢慢由小做大,但很多外來資本一開始就著眼全國市場,最終落得個“貪心不足蛇吞象”。